
熒熒艾火起膏肓——裘沛然細說艾灸治病基本法
中醫刺激經絡的方法有很多種,時下艾灸法備受普通百姓的青睞,除了其特殊的療效之外,還在于它的專業性要求不高,便于家庭操作。裘沛然教授對艾灸法也是情有獨鐘,在《壺天散墨:裘沛然醫論集》中,他這樣寫道:“我國醫學中的灸法,是歷經幾千年臨床實踐驗證有效的一種醫療方法。遠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說。所謂七年之病,是形容一些疑難頑固的慢性疾患;三年之艾,則表示用艾以陳者效力較好的意思。灸治的適應證很廣,如哮喘、虛勞、佝僂、咳嗽、腫脹、痞塊、泄瀉、痢疾、呃逆、消渴、癇癥、頭風痛、痹癥、癃淋、疝氣以及兒科、婦科、外科的某些疾病。”由此可見,裘老對
艾灸療法的認可,但他同時也提醒大家,艾灸療法并非拿來就用那般簡單,它同樣需要一些基本知識。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1.艾灸療法常用種類
。1)艾條灸法
艾條灸是目前人們最為常用的灸法,因其方便、安全、操作簡單,最適于進行家庭自我
保健和治療。它是將艾條點燃后置于腧穴或病變部位上進行熏灼的方法。艾條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由艾葉制成的“無藥艾條”,一種是摻入其他藥物粉末的“藥條”。藥店銷售的多為“無藥艾條”,對頑固性疾病效果不太明顯,有條件者可自制“藥條”。在具體操作上,艾條灸法又可分溫和灸法、雀啄灸法、回旋灸法等。
、贉睾途姆ǎ簩瑮l的一端點燃,對準施灸的部位,在0.5~1寸的距離進行固定熏烤,使局部溫熱而無灼痛感,一般每處灸3~5分鐘,至皮膚稍起紅暈為度。
、谌缸木姆ǎ簩瑮l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如同鳥雀啄米狀一上一下進行艾灸,可隨著呼吸的節奏進行雀啄。一般每處可灸3分鐘左右。
、刍匦姆ǎ簩瑮l點燃的一端接近施灸部位,在與皮膚0.5~1寸的距離進行平行往復回旋施灸,如同熨衣服一般。一般每處灸5分鐘左右。
。2)艾炷灸法
把艾絨做成圓錐形的艾炷,大的如半截棗核,小的如麥粒,把它放在穴位上點燃施灸,就是艾炷灸。艾炷灸又分為非化膿灸與化膿灸兩種。
、俜腔摼模喊寻姆旁谘ㄎ簧宵c燃施灸,感到灼熱時即拿掉,一次可灸3~9壯,病情嚴重者可適當增加。
、诨摼模喊寻姆旁谘ㄎ簧宵c燃施灸,感到灼熱時仍繼續進行,直至艾炷燒及皮膚表面,使皮膚起泡充血或表皮紅腫流水。灸后局部多會化膿,但一般不需處理,結痂后即痊愈。
。3)隔物灸法
這種灸法又稱為間接灸法,是相對于直接灸法而言的。所謂“隔物灸法”,即指在艾火與皮膚之間放置隔熱物的灸法,它并不是一種單獨使用的灸法。根據隔熱物的不同,又可分為“隔姜灸”、“隔蒜灸”、“附子餅灸”等類型。間隔物的制作很簡單,以“隔姜灸”為例,只需將鮮姜洗凈后切成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中間用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艾條灸與艾炷灸均可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