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節內有哪些結構決定了它的穩定性?
一個關節是穩定性的還是靈活性的,要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
(1)構成關節的兩個關節面弧度之差(即相互吻合關節面弧度的大。何呛系牟糠衷酱,關節的穩定性越強;吻合的關節部分越小,關節的靈活性越好。構成髖關節的股骨頭關節面與髖臼關節面之間有約180度的弧度相互吻合,所以髖關節的穩定性較好:而肩關節(肩肱關節)的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之間僅有75度的關節面弧度相互吻合,故肩關節靈活性較好,而穩定性較差,在骨科臨床上經常有一些患者同一肩關節出現反復多次的脫位(甚至出現所謂的“習慣性脫位”)。
(2)關節面結構的特點:關節面的形態對關節的穩定性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在肘關節中的肱骨下端與尺骨鷹嘴所形成的肱尺關節是一個屈戌關節(是一個單軸關節,只能在一個方向上作屈伸運動)的滑車結構,它可以防止肘關節向側方移位;關節端具有內髁及外髁(如肱骨的內髁和肱骨的外髁部位),擴大了關節面在冠狀軸上的寬度,使關節有較好的側向穩定性。髕臼與股骨頭密切吻合,在使關節面分離的應力下關節腔內形成負壓,使關節面相互吸引著,不容易脫位。
(3)關節囊的厚薄與松緊度:一般來說,關節囊的結構越是肥厚者,關節的穩定性就會越強;反之亦然。髖關節的關節囊較肩關節的肥厚許多,因此,髖關節的穩定性也就較肩關節的穩定性好得多。關節囊越是松弛,關節的靈活性越大。肩關節較髖關節的關節囊大而松弛,所以肩關節的活動度也就很大,而髖關節的活動度較肩關節小。